三野胡蜂养殖有限公司 创始人
(柴火认证会员编号:CHSZ2023062448)
从闽南科技学院毕业后,郑荣贵毅然决然返回家乡永春创业,在他印象里,永春县达埔镇生态环境优美,工业污染少且空气清新,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优势,为他成立三野胡蜂养殖有限公司与打造优质蜂产品奠定了坚实基础。
创业以来,郑荣贵以整合专业资源与联合互联网+优势,带领达埔镇蜂农行走在探索“蜜旅”的新型致富路上。
2014年,一位就读动物科学专业的同学告诉郑荣贵马蜂(又称胡蜂)已可以实现人工养殖,抓住这一时机能开拓出其他领域新业态,即推广家乡农产品。他回忆,当时,市场上蜂蜜品种良莠不齐,他认为,在实现马蜂人工养殖基础上,或许可以先针对蜂产品进行一番研究,顺便抢占市场先机。
这一年,郑荣贵正读大三,工商管理专业的课程为他经商积累下不少理论知识。结束大三课程后,随之而来是漫长的暑假实习期,热闹都市的繁华生活没有吸引到郑荣贵,离开校园后,他一头扎进深山,投入于研究野外马蜂的生存环境及养殖方法。
时间转眼到冬天,在零下2℃的山路上,郑荣贵与两个创业合伙人各自骑着摩托车,到三明寻找蜂农师傅学习马蜂养殖方法。为节省出入时间,他们将干粮随身携带在身上,在山里一呆就是好几天。蜂农师傅见他们远道而来且求经诚恳,就带他们了解及熟悉整个养殖流程。
由于养殖涉及生物学,为克服专业缺陷,郑荣贵又与两位创业伙伴到云南、龙岩等地进行调研。“云南较早涉猎胡蜂养殖,到那里可以学到更多专业知识。”郑荣贵解释。
经过多地研究对比,郑荣贵发现,云南胡蜂养殖虽然开始较早,但是价格昂贵,部分消费者在购买时会有所犹豫。而福建销售蜂产品优势则在于其蜂类品种多且产量大,对消费者而言,购买选项增加,购买力也随之提升。
综合多方面考虑,郑荣贵回到家乡开始与创业伙伴搭建养殖基地,由于启动资金少,为节省不必要开支,他们通常选择自己参与制作。正值夏季高温天气,为避免中暑与兼顾工期,太阳下山后,郑荣贵常将摩托车开到基地门前,透过车灯照明,工地很快恢复正常施工,为提升工作效率,他们选择分工合作,分别负责搬运砖头、搅拌水泥、砌砖等工序,几天后,简易的养殖大棚就已成形。
搭建基地的艰苦已让郑荣贵等人深感创业不易,后来的胡蜂养殖更是困难重重,胡蜂养殖的流程十分繁琐,在9至10月时通常要进行蜂王选种与交配,到腊月及第二年2月时蜂王要越冬,之后随着温度上升,蜂王开始苏醒,养殖人员要进行人工育王,蜂王一个星期后则是入箱引导筑巢,而后是陆续放养及取毒取蛹的釆收。
有阵子,为引进品种较好的胡蜂,他们又从永春跑到龙岩、漳平等地进行抓取。郑荣贵回忆,当时正值胡蜂越冬期,为尽快处置好胡蜂生长环境,他们费了不少功夫,可由于缺乏经验,便有操作失误的时候,偶然一次上午,郑荣贵例行巡逻,却发现一窝蜂王在越冬时出现了问题,马蜂数量直线下降。对刚创业的郑荣贵来说,那次显然是一次重大损失。
总结经验后,他们决定把握好剩下的胡蜂数量,认真培育。
接下来漫长的摸索时期里,郑荣贵终于与2位创业伙伴总结出一套成熟的马蜂养殖体系,并从中开发出新产品。郑荣贵介绍,胡蜂具有重要的食用、药用、保健和科研价值,且利用历史悠久,属于宝贵的药用资源。基于此,他们生产出蜂蛹、蜂酒等产品,同时销往全国各地。在第一批马蜂产品诞生后,第一个月,他们便盈利4万多元。
喜悦还未散去,郑荣贵的两个合伙人却突然提出要另谋生路,养蜂艰辛,郑荣贵表示理解,同时也陷入了迷茫。创业合伙人离开后,郑荣贵遭受的质疑更多了,困难也接踵而来,那年5月份,养殖基地的40多箱马蜂被人破坏掉。郑荣贵的“蜂创”,开始被邻里周围认为是一种“疯创”之举,尽管如此,他还是不愿就此放弃。
虽然,创业过程总是面临着各种严峻挑战,但郑荣贵仍是选择沉淀自己,他坚信通过不断历练,曙光总会有到来的那一天,无论这过程是否被人理解。
多年来,他不断总结经验,发展新养殖方式,如今基地已能跨越胡蜂越冬、育种、筑巢等多种困难,并发展出群势强、采集能力强、抗病能力强的胡蜂群种,加上福建永春山林辽阔,植被茂盛,昆虫资源丰富,胡蜂生长得到了更好的保证,其质量也逐渐收获客群与当地人士的认可。
在之前所开发的产品基础上,他又持续推出百花蜜、龙眼蜜、蜂巢蜜、皇浆等新蜂蜜产品。郑荣贵告诉记者,目前,泉州三野胡蜂养殖有限公司拥有1个胡蜂养殖基地和2个蜜蜂养殖基地,合作基地3个,养殖中蜂120箱,意蜂100箱,胡蜂30来窝,年产蜂产品20000斤左右,年产值100万左右。
这些年,郑荣贵的创业精神也逐渐收获当地认可,养殖基地还与达埔镇乌石村村委会签订项目合作意向书,并建立实践教学基地,还就如何加强养殖生产、拓展销售渠道、促进青年创新创业、助力乡村振兴等方面展开深入研究与探讨。
公司负责统购统销,农户获取利润的60%,公司则收取利润的40%,带动农户就业增收。为融入新时代胡蜂养殖技术,郑荣贵还与农业局及高校人员进行双向合作,组织开展胡蜂养殖技术培训会,对公司蜂农进行定期培训,许多蜂农又持续带动其他养蜂爱好者,“徒弟带徒弟”的培训连带效应使村中农民生产劳动技能得到持续提升,生产也得到进一步发展。
“提高农民生产劳动技能,提升农民收入,帮助乡村振兴,不仅丰富了原来的创业初衷。同样也超乎了我之前的想象。”郑荣贵激动地说。
此外,他还表示,近日,在当地政府支持下,永春县蜜蜂产业协会已经成立,后期将根据各方资源优势,成立更大的产业集团,并以此带动整个县域蜂蜜产业发展。